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迎着春光,科伦的创新研发进入了全新的里程。
3月16日晚,科伦药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63亿元~2.98亿元,其中高端仿制药持续获批和销售放量是关键增长点之一。近年来,科伦药业新获批的仿制药无论是商业转化还是集采中标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已实现销售收入超80亿元。
3月18日,科伦药业30亿元可转债正式开始申购。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建设项目、大小容量注射剂的产业结构升级建设项目、新型给药系统(NDDS)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企业数字化建设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与此同时,科伦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鼻咽癌治疗的PD-L1单抗A167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科伦第一款创新药上市进入倒计时。这意味着创新从纯投入开始进入到了规模产出的良性循环,将是科伦创新驱动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从跟随式创新到突破性创新。
科伦药业生产基地
科伦创新转型的战略智慧和研发实力正在逐步被印证。
正如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所说:“如果你知道去哪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从2012年,到2022年。科伦在拿下输液和抗生素两个全球单项冠军后,坚定追逐“创新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梦。
十年征战,过关斩将,从最初的被嘲笑、被围剿,到逐步杀出一片天地。
十年跋涉,一路追赶,从中国“牌桌”到世界“牌桌”,一往无前,登上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的宝座。
这十年,科伦究竟是如何挥斥方遒,痛击质疑,一步步走到今天?
十年奔跑“医”鸣惊人
★已申请专利4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项
★科伦已成为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十年完成别人二十年走过的路
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对全国17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2021年评价结果,四川科伦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第五次被评为国家优秀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国家部委对其技术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
纵观科伦履历,这份荣誉,只是镶嵌在科伦荣耀桂冠上一粒小小的珍珠。盘点科伦创新研发家底,其雄厚实力,“医”鸣惊人。
看资质,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称号。
看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注射用包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五大创新技术平台。
看体系,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构建以成都和苏州研究院为主体致力高端仿制,九游总区和美国KLUS为主体专注创新研究的多技术类别、全功能平台研发体系,形成了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新型研发模式。目前,科伦已累计获得1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获得15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一项国家科技援外的项目支持。
看成果,已申请专利4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项,在肿瘤、细菌感染、肠外营养等多个疾病领域相继启动了300余项重大药物的研制;仿制药累计获准上市90余项,并以超过90%的中标率成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头部供应商,逐步进入研发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近20项1类创新药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和申报生产阶段,数个创新项目和专利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授权,合同里程碑金额超过6亿美元,四川唯一,中国前列。
科伦药物研究院实验室
看排位,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10,汤森路透产品线市场竞争力排名全国第4位,中国Big Pharma创新力TOP10。
……
荣誉纷至,成果斐然,科伦已然成为中国药企创新最具综合实力的头部企业之一。
透过闪耀的桂冠,背后是一个民营企业对创新研发长达十年苦心孤诣的执着。
回拨岁月的指针,2012年,科伦迈出了创新转型的历史性一步:输液、抗生素和研发创新的“三发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当年年报中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技术创新,对优秀仿制药、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积累企业基业长青的终极驱动力量。”
当时,在研发路上,江苏恒瑞、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头部企业早已先行十余年,而作为晚入局、几乎零起步的“输液大王”科伦一度引来业界哗然:“要开花结果,有年无月。”
面对当头棒喝,自带傲骨基因的科伦没有被吓退,而是在质疑声中大刀阔斧,奋勇奔跑。
2013年,建立了以仿制药研发核心的生物工艺开发平台。
2014年,迅速启动创新药研发。
2016年,研究院延伸,在苏州和美国设立分院,掌握国际国内最前沿的研究动向;首个创新药物获批临床。
至此,科伦跃进国内医药创新第一方阵,并明确“要做中国第一”的目标。
从2017年开始,进入了研发快车道的科伦一路狂奔:
首个仿制药获批生产、进入国家集中采购名录、首个创新药物获海外授权、首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首个创新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017年到2022年,几乎每年都在“大踏步”前进。
鏖战十年,科伦为快速追赶,一边建团队,一边推动项目进展,一边持续优化研发体系、提升研发能力,完成了别人二十年余年走过的路,并以辉煌的战绩实力痛击业界质疑,逐步跻身国内研发企业前列,创造了一段中国医药创新的传奇。
仿创有道“医”马当先
★仿制推动创新,创新驱动未来
★从跟随式到突破性
★前瞻布局全球没有先例可循的高创新度项目
阳春三月,洞庭湖畔,湖南科伦岳阳分公司抗肿瘤高端注射剂生产车间开启忙碌模式。
在这个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制剂大楼里,正在加紧生产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迎来了产销两旺,每天从这里出厂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以前,该药依靠美国进口,4600多元一支。2020年,经科伦仿制获批上市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仅安全性高、药效好,还以原研药约15%左右的亲民价大幅降低了患者负担。”岳阳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庞海河博士告诉记者,科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上市以来,岳阳分公司作为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供全国400余家医院使用,将为更多的患者谋福。
与此同时,成都平原,记者在九游总区也得到一系列喜讯。
“我们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鼻咽癌治疗的1类新药PD-L1单抗A167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了,预计明年上市。九游总区CMO金博士说, A167注射液作为科伦第一个即将上市的创新药品,将是科伦创新十年来一个从跟随式到突破性的重要里程碑。
不止如此,当前,科伦还有诸多创新药项目蓄势待发:
从研发进度来看,属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的SKB264和A166两个重点创新药项目,前者的研发进度在全球排第3,国产第1家,后者有望成为国产第1家报产的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治疗HER2+乳腺癌末线患者的ADC药物……
从岳阳到成都,顺着这两个相距千里的切面深挖,科伦创新研发十年奔跑、一鸣惊人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以仿制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
十年创新,仿创有道。
创新要从仿制起步,没有仿制药做基础,支撑不了创新药物研究,一定要通过仿制药和创新药物的有机结合去支撑企业未来10年的发展。科伦的创新是从输液和注射剂型入手,先易后难,先强化优势、再突破难点。
十年创新,科伦在时代变革中摸索,在风雨中锤炼。
2015年,在科伦创新起步不久,中国制药工业界进入大变革时代,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变革“每周一策”。
2016年,国家提出,新注册上市的仿制药,需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开展评价。
这一年,科伦开始分业发展,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成立与国际接轨的四川九游总区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全球未攻克的创新药物,重点布局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
2018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降低虚高药价的同时,也促使药品企业更加注重质量。从此,仿制药进入“中标惨胜、不中惨败”的微利时代。在资本的驱动下,具有自主知识产品专利、回报更高的创新药成为千军万马抢夺的阵地。
随着时势的变化,科伦仿制与创新的两大研发之路更加明朗。
科伦药物研究院研发场景
在仿制药方面,以市场变化和老百姓用药的“经济性”“可及性”为导向,科伦依托丰富的集群优势产品管线,差异化建设近300项兼具快速产出、难度、特色、位次及成本集群优势、实现多点可持续发展的仿制药研发机器。
“在国内,仿制药有100个管线项目就是很好的企业,而科伦有近300个。未来3年,仿制及改良创新产品预计还将陆续上市50-70项。”据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陈得光介绍,至今,科伦仿制药在普通注射剂和输液类药物、普通口服制剂、复杂仿制药和改良创新药领域,有97项产品获批生产(首仿/首家36项),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2020年,科伦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获批上市,标志着科伦在复杂仿制药完成了研发、临床和上市闭环,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陈得光说,近几年,凭借仿制药,科伦在成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头部供应商,进入反哺和支撑持续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更多患者用药实惠和便利。
在创新药方面,虽然一个项目研发时间漫长到10年左右,但作为未来能在国际上立足的核心竞争力,科伦则依托已有管线优势,密切跟踪和适时介入全球新领域新项目,建设强大的、满足全球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兼顾当下与未来的新靶点和新技术、产品持续上市的创新机器。
据统计,当下科伦创新管线在研项目63项,包括上游药物发现和下游临床研究两个阶段,以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肿瘤为主,同时进入肝病、心血管、麻醉镇痛、呼吸系统、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
“我们启动了3项从源头开始的M0阶段创新项目。这样的项目创新度高,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创新研发的先发优势,是破局同质化竞争的终极方案。”九游总区负责新药发现的CSO谭博士说,科伦早已前瞻性布局投入高、风险高、“九死一生”、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可循的高创新度项目。
未来,科伦将一马当先,力争打造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导向型国际制药企业。
一骑铁军“医”柱擎天
★拥有近200位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创新药研究实干型领军人才
★累计研发总投入超70亿元,40%用于科研人才的支出
★创新研发投入排全川医药行业第一
制胜之道,在器,更在人。
从零起步,十年追赶,一路冲出医药研发的重围,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如果说,把仿制研发和创新研发看做拉动科伦“研”途奔驰的两架马车,其精良的研发团队便是那至关重要的“赶车人”。
“欲立庙堂,先谋栋梁”,人才优先是刘革新多年前为科伦亲定的雷打不动的“战略原则”之一。
科伦,征战多年,早已练就了一副铁胆雄心,在医药创新领域又把自己定位为追赶者。这注定他们要的研发团队不是泛泛的平凡之师,而是个个都能披坚执锐的精锐铁骑。
从礼聘领军人才加盟开始,科伦创新转型迅速起飞:
指方向,盯紧优秀仿制药首仿/早仿、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等领域,建起面向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建设能力。
搭平台,依托成都、北京、上海、苏州、美国新泽西研究分院(分中心)形成中美多中心联动,以国内正向研发为主导、以国外技术反哺为辅助,全面接轨国际的临床研究能力。
引人才,持续在全球制药工业界引进来自辉瑞、默克、礼来、诺华、梯瓦等国际知名企业,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近200位实干型领军人才,组建了一个约18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迅速完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研发团队。
科伦药物研究院研发场景
“我们仍在不断补强,为进一步强化领先优势,去年我们又从海外引进3位副总裁级别以上的业内顶尖创新人才,他们都是在国际生物制药工业界研发和管理方面的稀缺人才,有的甚至是三十几项美国和国际专利的主要发明人。”陈得光说,目前,科伦的仿制研发团队和创新研发团队的规模与国内知名大药厂和头部生物科技公司接近。
广纳贤才,兵精将猛,十年间,科伦拉起了一支行动迅速、骁勇善战的铁骑。
其实,在这支科伦铁骑之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后勤“总司令”——刘革新。
正如刘革新曾说:“我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后勤部长,力保科伦在创新药战场上与跨国巨头短兵相接时的一切供给和消耗。”
事实看来,刘革新说到做到。关于研发投入,从不吝啬。
近年来,科伦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至今,累计研发总投入已超70亿元,其中40%用于科研人才的支出。去年,研发费用超过15亿元,为当年利润总额的1.6倍。
据2020年各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统计,科伦研发投入在全川医药行业中位居第一。
战斗打响,兵贵神速。科伦铁骑为科伦未来而生,肩负科伦“科学求真、伦理求善”之理想和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千斤重担。因此,与时间赛跑,去研制出更多造福大众健康的仿制药和创新药是他们不懈的追求。
药物研发,没有捷径可言,他们选择做一只“笨鸟”,用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换取一次又一次试验的成功,推进研发。
成都温江新华大道二段,科伦的两台核心“研发机器”皆在于此。
前院是专注仿制及改良创新药物的科伦药物研究院,后院是专注于创新生物技术药物和创新化学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九游总区生物。
走遍两院,除了行色匆匆的脚步、开会的交流以及仪器工作的声音,楼里都是埋头工作的安静场景。
这是记者现场看见的科伦铁骑的工作状态,还有许多现场没看见的。
黄俊元,科伦仿制药研发一线人员,为一个重点项目的工艺确认和生产调试与试生产,今年春节放弃休假,和同事们连续7天24小时值守,最终攻克重重困难,不负所望。
卿博士,创新药临床研发VP,她负责的A166、A167和A400等多个临床研究是博泰当前最重点的先锋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每天和团队加班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忙碌的她很难和几岁的儿子打照面,常常是出门孩子还在睡,回家孩子已睡着。
张博士,博泰高级副总裁,分管创新药生产,是制药界较为稀缺的资深专家。他连续几年主动放弃公休,时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奢侈的业余时间是每周挤时间游泳锻炼,只为有更好的状态迎战这份任重道远的事业。
除了他们,刘革新也亲自做标杆。去年开始,他每周都会固定两天时间吃住在温江的研究院,现场办公,集中解决研发方面的问题。
……
自上而下,他们用智慧的大脑和自觉的行动成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科伦铁骑,树起了科伦创新研发的擎天一柱。
科伦药物研究院大楼
正如科伦精英誓词所说:“我选择了科伦,便选择了挑战,命运注定要由我来完成科伦最基础最艰苦的工作……”
如今,这支起于巴蜀大地的科伦铁骑正坚定地朝着 “创新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梦奋起直追,一往无前。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郑红梅